2021-01-07 11:22:00


 Batik,峇迪是一种热带地区蜡染手工艺。其颜色多彩,就像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那艳阳高照般的热情性格一般,五彩斑斓。

峇迪起源于爪哇岛,流行于今天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南非等地。

虽已被现代服饰替代,但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传统民族服装,国事访问、国家庆典,民间节日、婚礼、丧事,在特定场合,人们依然穿峇迪。

峇迪的制作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北岸的一系列沿海城市,以及巴厘岛和苏门答腊岛的部分地区。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华人移民到爪哇岛的主要目的地,遍布华人踪迹。

 

爪哇岛的峇迪制作现场

峇迪1.jpg

峇迪独特的风格,以古印度与古代中国文化为基底,受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熏陶,后又经葡萄牙、荷兰的殖民文化影响。

其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即中爪哇古典式、北岸式(Pasisir)和苏门答腊南部式。其中北岸式又包括土生华人式和荷印混血欧亚式。

另外,还可加入二战时代的日本式和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式。

峇迪2.png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各种不同流派的峇迪究竟是从何而来,又有何不同的特点。

1.中爪哇古典式

许多男性政客身穿的深褐、土黄色峇迪,这种图案其实是峇迪的经典款,来自爪哇古国,曾是专属王权的服饰,所以政客们穿上这种峇迪,确有权力的象征性。

里根访问印尼时与其妻子一同身穿峇迪服饰

而里根穿的则是白色大巴冷图案的峇迪


峇迪3.jpg

 图为媒体的相关报导

原网址:https://mic.com/articles/137175/nancy-reagan-s-red-made-the-case-for-embracing-a-color-uniform#.3DUilwNgg


南非总统曼德拉生前是峇迪的狂热爱好者

他的许多衣服都来自印尼设计师

峇迪4.jpg

峇迪最早成型于中爪哇的日惹与梭罗两大古国。由于位居内陆,这里少受外来文化影响,是爪哇本土王权和文化的根据地,保留着爪哇宫廷文化与传统艺术。

中爪哇的峇迪以棕色与深蓝为主色,象征皇室权威,白色的大巴冷图案(parang rusak)如海浪的阵阵旋律。

常见图案有:嘉鲁达神鸟(GARUDA),取材印度教,象征毗湿奴神祗;皮影戏傀儡(Wayang)取材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与《摩罗衍那》。

 

峇迪5.jpg

皮影戏傀儡是中爪哇峇迪的常见图案


印染图案的灵感全部来自大自然:斜雨纹象征雨季对爪哇农垦生活的恩赐;水滴纹象征热带雨林气候下的充沛降水;正剖纹模仿果实的横切面,从热带水果中汲取灵感。

爪哇本土的泛神论相信万物有灵,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可以起到避邪祛病的作用,花瓣形的补丁式图案象征宇宙花丛,每一朵花瓣中刻画了蝎子、水蛇、蜈蚣、海龟、海带,以及海边顽石上的鱼骨标本。

2.土生华人式

北部沿海的井里汶、北加浪岸、三宝垄、拉森、泗水等口岸,最早从九世纪唐朝开始,中国东南沿海华人移民至此,做转口贸易,与当地人混居、通婚,产生了一个新的土生华人族群。

华人将中国元素加入到峇迪印花中,形成了独特的北岸土生华人风格,爪哇的纺织业也日益为华人企业所占有。

 

峇迪6.jpg

土生华人女性身着华人样式的峇迪纱笼裙


土生华人峇迪色泽鲜艳明亮,花纹繁复,纳入中国主题。红色作为中华文化推崇的主色,象征喜庆。报喜鸟、牡丹、莲、菊、鱼、虾、蝶、龙、凤、麒麟,象征了蝶恋花、梁祝、年年有余、多子多福、龙凤呈祥、大吉大利等传统信仰与愿景。

峇迪7.jpg

 

3.荷印混血欧亚式

峇迪一词最早出现在1641年从爪哇巴达维亚通往苏门答腊西部明古鲁的荷兰贸易货船上,用来标记货物名称。

荷兰人也聚居在交通便利的北部诸港口,其中以北加浪岸最为典型,内陆的玛琅由于气候宜人,也是荷兰人的聚居区。

旅居爪哇的荷兰人开始逐步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穿起当地服饰,欧式峇迪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型。


峇迪8.jpg

1920年荷兰殖民者夫妇,女性穿欧式峇迪纱笼


欧式峇迪有吊金钟、大丽花、山茶、百合、鸢尾等欧式印花,还包括灰姑娘、天使、精灵童话,象棋、扑克牌等娱乐元素,天鹅、花篮、竖琴、热气球、假面骑士、公牛等图案仿佛述说着古老神话。


除此之外,也出现了轮船、火车、戎装士兵、旗帜等荷兰海上军事扩张与开拓殖民的象征物。


峇迪9.jpg

范赛纶夫人(Eliza van Zuylen)手绘欧式峇迪 

 

4.苏门答腊南部式

苏门答腊的峇迪受伊斯兰文化熏陶,这里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峇迪是穆斯林女性的披肩和头巾。

古兰经的经文书法开始出现于峇迪上,佩斯里腰果装饰、长菱形图案,与波斯地毯十分相似,受西亚影响颇深。


峇迪10.jpg

 

5.其他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占据荷属东印度,建立奉公会(Hokokai)作为行业学徒协会以巩固统治,这一时期的峇迪有日本美学色彩,比如白日与夜晚(Pagi-sore)的两块布匹拼接,莲花、明月等主题符合日本美学标准。


峇迪11.jpg


上世纪一部分海外华人的政治立场也反映在峇迪上,比如新加坡一位收藏家就收藏了上世纪40年代的峇迪布,图案有国民党党旗图案。

而峇迪在印尼的地位已从工艺上升到民族身份的高度。苏加诺时代的民族独立时期,穿峇迪成为爱国象征。苏哈托政府将峇迪打造成国服,以民族艺术作宣传,将专制统治合法化。

 

现在,像美国人金·汤普森(Jim Thompson)对泰丝的挖掘与推广一般,峇迪向世界的推广起先由荷兰殖民者开始。

不同于金·汤普森将泰丝工艺变成集生产、设计、营销、零售为一体的系统产业,峇迪基本只存在于博物馆收藏和艺术史研究领域,市场化和产业化落后于泰丝。


峇迪12.jpg

泰丝 


峇迪的文化之争同样也在东南亚诸国间激烈交锋,政府纷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专利权,马来西亚政府为把峇迪打造为国家专有形象。

然而追溯历史,峇迪发源于印尼,但印尼遗产保护与国际营销的滞后,使得新、马抢先一步将该资源打造成国家品牌,引起印尼民间的不满,也为政府文化部门敲响警钟。现在,峇迪衍生出了更加时髦的使用方式。前卫设计师开始从传统中挖掘灵感,将峇迪与现代时装设计结合,打造成宴会等隆重场合的礼服,将峇迪从传统手工艺改造成高级定制服装。峇迪也成为现代婚礼的礼服。为了保留文化越来越多的土生华人选择在婚礼上穿峇迪纱笼也可以做家居用品,比如桌布、靠枕、床上用品、挂画等,增加室内设计格调。就像古董、油画一样,峇迪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国际上被拍卖,具有艺术品投资保值的功能。这件1873年的爪哇峇迪在荷兰乌得勒支的拍卖行以欧元€ 30,240卖给收藏家 。


峇迪13.jpg

    




图文来源于网络

Baidu
sogou